翻看2019年過去的時光,雖然紅木家具市場形勢嚴峻,但是我們發現在拍賣市場,明清家具一次次刷新紀錄,成了當紅的收藏品。不僅如此,一些紅木家具品牌也借勢知名拍賣會,為自己找到新的價值洼地。
明清家具獲不俗成績 作為一個成熟的收藏品門類,明清家具近三十年來不斷刷新成交紀錄,也不斷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老家具的價值。 2019年,在佳士得、保利、嘉德等知名春拍、秋拍上不斷爆出好消息。先是在佳士得香港2019年春拍上,一件明黃花梨三彎腿供桌,以22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2652.5萬港幣成交;接著,在佳士得倫敦亞洲藝術拍賣中,乾隆御制剔彩云龍寶座以估價的6.5倍英鎊落槌,連傭成交價達610萬英鎊(約5480萬元人民幣),稱霸整個倫敦拍賣周。而在中國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賣會專場上,一件清早期黃花梨攢斗四簇云龍紋六柱架子床,最終以1583萬元成交,拔得頭籌。 在眾多拍賣中比較有戲劇化色彩當屬一條明末清初黃花梨如意云紋獨板面翹頭案。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北古典家具商人以550元人民幣購得,轉手以7000元人民幣賣給了臺灣藏家,轉手賺了十多倍。該翹頭案出現在北京中貿圣佳2019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得2369萬元。 紅木家具品牌登場知名拍場 紅火的拍賣市場,不僅讓明清古典家具價值連城,更讓一些紅木家具品牌也找到了新的價值挖掘渠道。 在北京保利2019年春季拍賣會上,連續4年參會的江西魯班木藝,其《紅酸枝卷珠足架幾書臺》,最終以57.5萬元的高價落槌。無獨有偶,在佳士得上海2019年秋季拍賣上,中山區氏家具董事長區勝春設計監制的作品一對鐵梨木嵌癭木圓角柜,最終以11.4萬元落槌成交。而去年9月,由區氏家具董事長區勝春設計制作的黃花梨躺椅以50.4萬元在上海佳士得“當代書房”專拍中成交。 優秀的紅木家具,既是物質的資產,也是歷史的溫度,是流金歲月的文化記憶,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溫情和慰藉。所以,好家具不會沒有市場。 (來源:第六期《新中式家具》雜志 張星∕文)
|